執行 Generate physical inventory tags 時出現error, log中訊息:
PHYSICAL_INVENTORY_ID = 155005
STARTING_TAG_NUMBER = 1
DIGIT_INCREMENTS = 1
ENDING_TAG_NUMBER = 9
NUMBER_OF_BLANK_TAGS = 9
PREPRINT_TAGS = 1
SHOW_SERIAL_NUMBERS = 1
Tag number overflow at nexttag-10
以 "Tag number overflow at nexttag-10" 搜尋, 很快找到解法.
STARTING_TAG_NUMBER 設定為 1 , 造成位數不足, 在這次的狀況中, 設定為 01 , 就能正常執行. 若位數還是不足, 就可能要設定更多位了.
Ref:
Cannot Generate Physical Inventory Tags APP-INV-05645, Tag number overflow at nexttag-10 (Doc ID 353373.1)
2017年12月29日 星期五
2017年11月3日 星期五
ORA-32638: Non unique addressing in MODEL dimensions
為加入新資料, 改了既有的客製程式, 執行後, 資料看起來沒問題, 但在Web呈現結果的頁面上出現error:
ORA-32638: Non unique addressing in MODEL dimensions
查看程式裡的procedure/function都沒用到MODEL這語法, 覺得沒救了.
仔細再看error page帶出的SQL, 有項是取view, 不是base table, 由於名稱和base table幾乎完全一樣, 所以一時沒注意到.
查看view裡的寫法, 的確有用到MODEL clause.
以view的SQL測試:
1.只取新資料: OK
2.只取更早一版的資料: OK
3.同時取新轉入資料及最近一版資料: error
再比對就發現原因, 有一些新資料與原有資料的key值相同, 查看這些造成問題的項目, 實際上也是程式條件不正確造成(另一個view A中有限定org).
只要不是改web端的程式, 一切都好處理. 調整完view A的條件, 重新執行程式, 正常了.
查了model的用法, 用在分析資料還不錯, 找時間再研究.
Ref:
1.Using the SQL MODEL Clause to Define Inter-Row Calculations
ORA-32638: Non unique addressing in MODEL dimensions
查看程式裡的procedure/function都沒用到MODEL這語法, 覺得沒救了.
仔細再看error page帶出的SQL, 有項是取view, 不是base table, 由於名稱和base table幾乎完全一樣, 所以一時沒注意到.
查看view裡的寫法, 的確有用到MODEL clause.
以view的SQL測試:
1.只取新資料: OK
2.只取更早一版的資料: OK
3.同時取新轉入資料及最近一版資料: error
再比對就發現原因, 有一些新資料與原有資料的key值相同, 查看這些造成問題的項目, 實際上也是程式條件不正確造成(另一個view A中有限定org).
只要不是改web端的程式, 一切都好處理. 調整完view A的條件, 重新執行程式, 正常了.
查了model的用法, 用在分析資料還不錯, 找時間再研究.
Ref:
1.Using the SQL MODEL Clause to Define Inter-Row Calculations
zsc_import_summary_v
2017年10月26日 星期四
成本觀念與成本流程
成本: 為取得財貨或勞務而犠牲的經濟資源
費用: 指某會計期間內為獲得收益而發生之成本
財務會計中的成本:
1.已耗成本(expired): 每一項支出都是成本, 若在當期已耗用並可產生經濟效益者稱為已耗成本, 即為費用, 如門巿部門的水費、電費、租金等, 是收益支出. 若耗用的成本未能產生經濟效益, 則列為損失.
2.未耗成本(unexpired cost): 若一項支出所產生的經效益超過一個會計期間, 稱為未耗成本, 是一種資本支出(如辦公設備)
成本標的(cost object): 用來衡量、累積並報導成本的任何單位、作業或活動. 意即成本歸屬(cost assignment)的終點
成本累積(cost accumulation): 利用成本會計制度, 以有系統的方式蒐集並彙總成本資料之過程.
成本累積的方式是先將所發生的成本作分類, 再按照部門別或作業別來彙集.
依與產品的製造活動是否有關, 成本可劃分為:
1.產品成本(product cost): 可歸屬到最終產品的成本, 在產品出售後即轉為銷貨成本(cost of goods sold), 未出售的則遞延列為存貨(inventory). 因此產品成本又可稱為存貨成本(inventory cost). 例如原料成本、加工成本(conversion cost)
2.期間成本(period cost): 與產品活動較不相關, 但較容易歸屬於某特定會計期間的成本. 例如廠房租金、廣告費.
買賣業的產品成本, 除了購買價格外, 還包括相關的運費、稅損、保險費等合理必要支出.
製造業產品的成本包括產品在整個製造過程中所發生的成本, 因此又稱為製造成本(manufacturing cost)或生產成本(production cost).
製造成本由三大成本要素組成:
1.直接材料成本(direct material cost), 或稱原料成本(raw material cost): 是指構成成本標的(如製成品)的主要部分, 且可直接計入成本標的(如產品)之所有原料的成本
2.直接人工成本(direct labor cost): 將直接材料轉變為製成品所耗用、且容易直接歸屬到成本標的(如產品)的人力資源成本. 凡是不能直接歸入成本標的、或歸屬的代,四太高、或歸屬不易的人工成本, 皆可歸入間接人工成本(indirect labor cost), 作為製造費用的一部分
3.製造費用(manufacturing expense), 又稱為間接製造費用(indirect manufacturing ): 在產品製造過程中, 除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外, 必須耗用之間接生產費用(如水電費、折舊、保險費)
製造費用包括三種要素:
1.間接材料: 工廠所耗用, 不能直接計入某種產品成本者
2.間接人工: 非直接從事產品製造的人工, 如工頭、領班、倉管員
3.其他費用: 工廠除間接材料及間接人工外, 一切間接生產費用, 如廠房租金、保險、水電
間接製造成本無法直接歸屬於某產品成本, 唯有按比例分攤於特定期間內所製造之各項產品.
主要成本(prime cost): 直接材料 + 直接人工
加工成本: 直接人工 + 製造費用
期間成本(period cost): 與產品製造活動無關,不計入產品當中, 而且在發生當期即列為費用之成本, 又稱為非製造成本, 就是在本會計期間中應負擔的成本.
期間成本主要有三大類:
1.行銷成本(selling cost): 產品成本銷售時所發生的各項成本
2.管理成本(administrative cost): 企業通盤管理所發生之成本, 與製造及行銷無直接關係, 而是在規劃及監督兩職能所發生之成本
3.研究發展成本(research & development cost): 因研究發展新產品或改良產品而發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成本及製造費用等
製造成本 = 直接材料 + 加工成本 = 主要成本 + 製造費用
直接材料 = 期初直接材料存貨 + 直接材料進貨 - 期末直接材料存貨
加工成本 = 直接人工 + 製造費用
主要成本 = 直接材料 + 直接人工
製造費用 = 間接材料 + 間接人工 + 其他製造費用
成本習性(cost behavior): 瞭解成本隨生產數量或作業水準變化之關係, 也可說是成本與數量之關係
成本習性分析: 探討總成本與產量或活動量的關係
成本習性可分為:
1.變動成本(variable cost): 成本總額會隨數量、活動量的變動, 而呈正比例變動
2.固定成本(fixed cost): 總成本不會因數量變動而改變, 例如廠房租金、稅捐等
3.半變動成本: 同時具有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兩種習性, 又稱混合成本, 例如水電費與電話費
總成本 = 固定成本 + 每單位變動成本 X 已知數量
將半變動成本分為固定及變動兩部分之方法:
1.利潤比例法(profit proportionately method): 比較兩期利潤數字, 詳細觀察研判
2.高低點法(high-low method): 選擇成本動因最高與最低之兩個觀察值, 然後以二者之變動計算出固定部分及變動部分之金額
直接成本/間接成本:
1.直接成本(direct cost): 成本與產品發生直接關係其耗用可明確直接歸屬於某種產品之內, 亦稱為主要成本
2.間接成本(indirect cost): 發生之成本與產品無直接關係, 其耗用無法明確衡量, 不易直接歸屬於某批產品
共同成本(common cost): 因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部門共同用某些設施或某項服務而產生之間接成本
可控制成本/不可控制成本:
1.可控制成本(controllable cost): 成本之增減可加以自由控制、並經由有效的控管, 達到降低成本、增加獲利能力之目的. 如人事費用、差旅費
2.不可控制成本(uncontrollable cost): 成本之增減不可自由控制,無法透過有效的管理來降低其費用的總額. 如折舊、各項攤提等
共同成本/聯合成本:
1.共同成本(common costs): 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作業單位或產品期同用某些設施或某項服務的成本.,有時稱為間接成本, 因成本標的不易辨認, 必篢透過某種成本分攤方法來進行成本歸屬
2.聯合成本(joint costs): 兩種以上之產品於同一時間製造, 或經同一製造程序, 或產自同一材料所發生之成本
總成本/單位成本;
1.總成本(total cost): 某種產品所發生之各項成本的總和, 可分為製造總成本(某項產品在製造過程中所發生的一切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製造費用的總和)和製銷總成本(產品在製銷過程中所發生的製造成本、行銷成本及管理成本之總和)
2.單位成本(unit cost): 又稱為平均成本(average cost), 是每一單位產品所應負擔之成本, 通常以產量除總成本而求出平均單位成本
差異成本/機會成本
1.差異成本(differential cost): 兩個可行方案間成本之差異數, 可以是增支成本(incremental cost), 也可以是減支成本(decremental cost), 減支成本也可稱為可避免成本(avoidable cost)
2.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 選擇一方案而放棄其他方案時, 所放棄的最大利益
沉没成本/付現成本:
1.沉没成本(sunk cost): 因過去決策而生的支出, 管理人員無法以現在或未來的決策加以改變者
2.付現成本(out-of-pocket cost): 為支付現金或現金近似之流動資產的成本
產品成本(products cost): 與產品之製造生產直接相關的成本, 對於製造業, 製造成本即為產品成本
生命週期成本(life cycle cost, LCC): 企業對於該產品整個計畫所需投入的成本
費用: 指某會計期間內為獲得收益而發生之成本
財務會計中的成本:
1.已耗成本(expired): 每一項支出都是成本, 若在當期已耗用並可產生經濟效益者稱為已耗成本, 即為費用, 如門巿部門的水費、電費、租金等, 是收益支出. 若耗用的成本未能產生經濟效益, 則列為損失.
2.未耗成本(unexpired cost): 若一項支出所產生的經效益超過一個會計期間, 稱為未耗成本, 是一種資本支出(如辦公設備)
成本標的(cost object): 用來衡量、累積並報導成本的任何單位、作業或活動. 意即成本歸屬(cost assignment)的終點
成本累積(cost accumulation): 利用成本會計制度, 以有系統的方式蒐集並彙總成本資料之過程.
成本累積的方式是先將所發生的成本作分類, 再按照部門別或作業別來彙集.
依與產品的製造活動是否有關, 成本可劃分為:
1.產品成本(product cost): 可歸屬到最終產品的成本, 在產品出售後即轉為銷貨成本(cost of goods sold), 未出售的則遞延列為存貨(inventory). 因此產品成本又可稱為存貨成本(inventory cost). 例如原料成本、加工成本(conversion cost)
2.期間成本(period cost): 與產品活動較不相關, 但較容易歸屬於某特定會計期間的成本. 例如廠房租金、廣告費.
買賣業的產品成本, 除了購買價格外, 還包括相關的運費、稅損、保險費等合理必要支出.
製造業產品的成本包括產品在整個製造過程中所發生的成本, 因此又稱為製造成本(manufacturing cost)或生產成本(production cost).
製造成本由三大成本要素組成:
1.直接材料成本(direct material cost), 或稱原料成本(raw material cost): 是指構成成本標的(如製成品)的主要部分, 且可直接計入成本標的(如產品)之所有原料的成本
2.直接人工成本(direct labor cost): 將直接材料轉變為製成品所耗用、且容易直接歸屬到成本標的(如產品)的人力資源成本. 凡是不能直接歸入成本標的、或歸屬的代,四太高、或歸屬不易的人工成本, 皆可歸入間接人工成本(indirect labor cost), 作為製造費用的一部分
3.製造費用(manufacturing expense), 又稱為間接製造費用(indirect manufacturing ): 在產品製造過程中, 除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外, 必須耗用之間接生產費用(如水電費、折舊、保險費)
製造費用包括三種要素:
1.間接材料: 工廠所耗用, 不能直接計入某種產品成本者
2.間接人工: 非直接從事產品製造的人工, 如工頭、領班、倉管員
3.其他費用: 工廠除間接材料及間接人工外, 一切間接生產費用, 如廠房租金、保險、水電
間接製造成本無法直接歸屬於某產品成本, 唯有按比例分攤於特定期間內所製造之各項產品.
主要成本(prime cost): 直接材料 + 直接人工
加工成本: 直接人工 + 製造費用
期間成本(period cost): 與產品製造活動無關,不計入產品當中, 而且在發生當期即列為費用之成本, 又稱為非製造成本, 就是在本會計期間中應負擔的成本.
期間成本主要有三大類:
1.行銷成本(selling cost): 產品成本銷售時所發生的各項成本
2.管理成本(administrative cost): 企業通盤管理所發生之成本, 與製造及行銷無直接關係, 而是在規劃及監督兩職能所發生之成本
3.研究發展成本(research & development cost): 因研究發展新產品或改良產品而發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成本及製造費用等
製造成本 = 直接材料 + 加工成本 = 主要成本 + 製造費用
直接材料 = 期初直接材料存貨 + 直接材料進貨 - 期末直接材料存貨
加工成本 = 直接人工 + 製造費用
主要成本 = 直接材料 + 直接人工
製造費用 = 間接材料 + 間接人工 + 其他製造費用
成本習性(cost behavior): 瞭解成本隨生產數量或作業水準變化之關係, 也可說是成本與數量之關係
成本習性分析: 探討總成本與產量或活動量的關係
成本習性可分為:
1.變動成本(variable cost): 成本總額會隨數量、活動量的變動, 而呈正比例變動
2.固定成本(fixed cost): 總成本不會因數量變動而改變, 例如廠房租金、稅捐等
3.半變動成本: 同時具有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兩種習性, 又稱混合成本, 例如水電費與電話費
總成本 = 固定成本 + 每單位變動成本 X 已知數量
將半變動成本分為固定及變動兩部分之方法:
1.利潤比例法(profit proportionately method): 比較兩期利潤數字, 詳細觀察研判
2.高低點法(high-low method): 選擇成本動因最高與最低之兩個觀察值, 然後以二者之變動計算出固定部分及變動部分之金額
直接成本/間接成本:
1.直接成本(direct cost): 成本與產品發生直接關係其耗用可明確直接歸屬於某種產品之內, 亦稱為主要成本
2.間接成本(indirect cost): 發生之成本與產品無直接關係, 其耗用無法明確衡量, 不易直接歸屬於某批產品
共同成本(common cost): 因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部門共同用某些設施或某項服務而產生之間接成本
可控制成本/不可控制成本:
1.可控制成本(controllable cost): 成本之增減可加以自由控制、並經由有效的控管, 達到降低成本、增加獲利能力之目的. 如人事費用、差旅費
2.不可控制成本(uncontrollable cost): 成本之增減不可自由控制,無法透過有效的管理來降低其費用的總額. 如折舊、各項攤提等
共同成本/聯合成本:
1.共同成本(common costs): 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作業單位或產品期同用某些設施或某項服務的成本.,有時稱為間接成本, 因成本標的不易辨認, 必篢透過某種成本分攤方法來進行成本歸屬
2.聯合成本(joint costs): 兩種以上之產品於同一時間製造, 或經同一製造程序, 或產自同一材料所發生之成本
總成本/單位成本;
1.總成本(total cost): 某種產品所發生之各項成本的總和, 可分為製造總成本(某項產品在製造過程中所發生的一切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製造費用的總和)和製銷總成本(產品在製銷過程中所發生的製造成本、行銷成本及管理成本之總和)
2.單位成本(unit cost): 又稱為平均成本(average cost), 是每一單位產品所應負擔之成本, 通常以產量除總成本而求出平均單位成本
差異成本/機會成本
1.差異成本(differential cost): 兩個可行方案間成本之差異數, 可以是增支成本(incremental cost), 也可以是減支成本(decremental cost), 減支成本也可稱為可避免成本(avoidable cost)
2.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 選擇一方案而放棄其他方案時, 所放棄的最大利益
沉没成本/付現成本:
1.沉没成本(sunk cost): 因過去決策而生的支出, 管理人員無法以現在或未來的決策加以改變者
2.付現成本(out-of-pocket cost): 為支付現金或現金近似之流動資產的成本
產品成本(products cost): 與產品之製造生產直接相關的成本, 對於製造業, 製造成本即為產品成本
生命週期成本(life cycle cost, LCC): 企業對於該產品整個計畫所需投入的成本
2017年10月25日 星期三
Oracle EBS: PO workflow retry (wf_engine.handleerror)
幾十筆因reschedule PO而停在In process, 原因是人員帳號及buyer失效.
把帳號及buyer改為有效, 手動重跑workflow成功.
為了節省處理時間, 找出procedure , 先確定item_type和activity, 再用cursor取item_key, 就批次解決了.
begin
wf_engine.handleerror('POAPPRV', --itemtype
'1450765-127028', --itemkey
'APPROVE_PO_SUB_PROCESS_CO', --activity(internal_name)
'RETRY', --command
NULL); --result
end;
Ref:
https://docs.oracle.com/cd/B13789_01/workflow.101/b10286/wfapi47.htm
把帳號及buyer改為有效, 手動重跑workflow成功.
為了節省處理時間, 找出procedure , 先確定item_type和activity, 再用cursor取item_key, 就批次解決了.
begin
wf_engine.handleerror('POAPPRV', --itemtype
'1450765-127028', --itemkey
'APPROVE_PO_SUB_PROCESS_CO', --activity(internal_name)
'RETRY', --command
NULL); --result
end;
Ref:
https://docs.oracle.com/cd/B13789_01/workflow.101/b10286/wfapi47.htm
2017年10月16日 星期一
Oracle EBS: 取GL節段設定
SQL:
idfs.segment_num,
idfs.flex_value_set_id,
fvs.flex_value_set_name,
idfs.application_id,
idfs.id_flex_code,
idfs.application_column_name,
idfs.segment_name,
fvs.security_enabled_flag,
(CASE
WHEN fvs.validation_type = 'F' THEN 'Table'
WHEN fvs.validation_type = 'I' THEN 'Independent'
WHEN fvs.validation_type = 'D' THEN 'Dependent'
WHEN fvs.validation_type = 'N' THEN 'None'
WHEN fvs.validation_type = 'P' THEN 'Pair'
WHEN fvs.validation_type = 'U' THEN 'Special'
ELSE 'Unknown Type'
END)
validation_type,
(CASE
WHEN fvs.validation_type = 'F' THEN fvt.application_table_name
ELSE 'Not Applicable'
END)
validation_table_name
FROM gl_ledgers gls,
fnd_id_flex_segments idfs,
fnd_flex_value_sets fvs,
fnd_flex_validation_tables fvt
WHERE gls.chart_of_accounts_id(+) = idfs.id_flex_num
AND fvs.flex_value_set_id = idfs.flex_value_set_id
AND gls.ledger_id = ledgerid
AND idfs.application_id = 101
AND idfs.id_flex_code IN ('GL#', 'GLLE')
AND fvs.flex_value_set_id = fvt.flex_value_set_id(+)
ORDER BY idfs.id_flex_code, idfs.id_flex_num, idfs.segment_num ASC;
SELECT gls.name,
idfs.id_flex_num chart_of_accounts_id,idfs.segment_num,
idfs.flex_value_set_id,
fvs.flex_value_set_name,
idfs.application_id,
idfs.id_flex_code,
idfs.application_column_name,
idfs.segment_name,
fvs.security_enabled_flag,
(CASE
WHEN fvs.validation_type = 'F' THEN 'Table'
WHEN fvs.validation_type = 'I' THEN 'Independent'
WHEN fvs.validation_type = 'D' THEN 'Dependent'
WHEN fvs.validation_type = 'N' THEN 'None'
WHEN fvs.validation_type = 'P' THEN 'Pair'
WHEN fvs.validation_type = 'U' THEN 'Special'
ELSE 'Unknown Type'
END)
validation_type,
(CASE
WHEN fvs.validation_type = 'F' THEN fvt.application_table_name
ELSE 'Not Applicable'
END)
validation_table_name
FROM gl_ledgers gls,
fnd_id_flex_segments idfs,
fnd_flex_value_sets fvs,
fnd_flex_validation_tables fvt
WHERE gls.chart_of_accounts_id(+) = idfs.id_flex_num
AND fvs.flex_value_set_id = idfs.flex_value_set_id
AND gls.ledger_id = ledgerid
AND idfs.application_id = 101
AND idfs.id_flex_code IN ('GL#', 'GLLE')
AND fvs.flex_value_set_id = fvt.flex_value_set_id(+)
ORDER BY idfs.id_flex_code, idfs.id_flex_num, idfs.segment_num ASC;
2017年10月12日 星期四
Oracle EBS: API for PO cancel
fnd_global.apps_initialize(user_id => v_user_id, resp_id => v_resp_id, resp_appl_id => v_resp_appl_id );
mo_global.init('PO'); -- need for R12
--call the Cancel API for PO number PO123
PO_Document_Control_PUB.control_document (
1.0, -- p_api_version
FND_API.G_TRUE, -- p_init_msg_list
FND_API.G_TRUE, -- p_commit
l_return_status, -- x_return_status
'PO', -- p_doc_type
'STANDARD', -- p_doc_subtype
NULL, -- p_doc_id
r1.po_num, --'PO123', -- p_doc_num
NULL, -- p_release_id
NULL, -- p_release_num
NULL, -- p_doc_line_id
r1.line_num, --null, -- p_doc_line_num
NULL, -- p_doc_line_loc_id
r1.shipment_num, --null, -- p_doc_shipment_num
'CANCEL', -- p_action
SYSDATE, -- p_action_date
NULL, -- p_cancel_reason
'N', -- p_cancel_reqs_flag
NULL, -- p_print_flag
NULL ); -- p_note_to_vendor
2017年9月8日 星期五
書摘: 麥肯錫問題分析與解決技巧
問題解決步驟:
1.發現問題, 並將問題分類
2.將問題轉化成具體的課題
3.找出解決課題的替代方案
4.運用適當的基準, 評估每項替代方案
5.選出最適切的解決方案, 並採取行動
所謂問題, 就是必須被解決的課題.
問題的本質是期望與現狀的落差, 具有problem和question兩面性.
問題可分為三類:
1.恢復原狀型: 不良狀態已經顯露出來
2.防杜潛在型: 擱置不管會發生不良狀態
3.追求理想型: 現狀並無大礙, 但希望追求理想
問題解決順序:
1.根據緊急性和重要性決定優先順序
2.不緊急但重要性高的問題, 最容易忽略
3.防杜潛在型問題, 預防和因應並重
知道問題類型, 才能夠鎖定重點課題
恢復原狀型問題有兩大課題:
1.分析原因: 基於事實、掌握狀況
2.採取因應策略: 緊急處置、根本處置、防止復發
分析就是將混沌的現實區分成有意義的群集後, 闡明其相互關係.
6W3H架構: What, Where , When, Who, Why, Whom, How, How much, How many
因果關係成立的三要件:
1.視為原因的因素(X)與結果(Y)之間有關連性
2.視為原因的因素(X)發生在結果(Y)之前
3.沒有其他干擾因素
防杜潛在型問題的兩大課題:
1.防患未然的預防策略
2.發生不良狀態時的因應策略
防杜潛在型問題的兩種解決途徑:
1.由下而上法: 從狀況和現象, 思考可能發生的不良狀態
2.由上而下法: 先假設會發生某種不良狀態, 再思考可能的個別誘因
由下而上法的四個步驟:
1.從現狀中確定必須注意的特定因素
2.假設不希望發生的不良狀態
3.擬訂預防策略, 排除可能的誘因
4.預先擬妥發生不良狀態時的因應策略
由上而下法:
1.假設不希望發生的不良狀態
2.確定引發不良狀態的誘因
3.擬訂預防策略, 排除可能的誘因
4.預先擬妥發生不良狀態時的因應策略
邏輯思考三要素:
1.主張之後提出論述
2.檢視主張和論述有沒有正確地連結
3.鍥而不捨、反覆檢證假設
分析的基本概念: 將事物拆解, 思考各個組成成分之間的相互關係. 拆解分類必須不重複、不遺漏
最能明顯表現分析本質的思考方法是MECE.
MECE(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 兼具相互排他性(Mutually Exclusive)與集合網羅性(Collectively Exhaustive), 也就是拆解後的各個組成成分不重複、不遺漏的狀態
MECE的三種架構:
1.將分析對象區分成符合MECE的項目, 有助於當事者理解分析對象的結構
2.用流程的概念掌握MECE的項目, 有助於當事者理解分析的過程
3.使用由縱軸和橫軸所建構的矩陣來整理事物
問題發生時, 若失去平常心, 經常會犯下三種錯誤:
1.否定狀況
2.在錯誤的時機追究責任
3.對狀況產生非現實性的評價
1.發現問題, 並將問題分類
2.將問題轉化成具體的課題
3.找出解決課題的替代方案
4.運用適當的基準, 評估每項替代方案
5.選出最適切的解決方案, 並採取行動
所謂問題, 就是必須被解決的課題.
問題的本質是期望與現狀的落差, 具有problem和question兩面性.
問題可分為三類:
1.恢復原狀型: 不良狀態已經顯露出來
2.防杜潛在型: 擱置不管會發生不良狀態
3.追求理想型: 現狀並無大礙, 但希望追求理想
問題解決順序:
1.根據緊急性和重要性決定優先順序
2.不緊急但重要性高的問題, 最容易忽略
3.防杜潛在型問題, 預防和因應並重
知道問題類型, 才能夠鎖定重點課題
恢復原狀型問題有兩大課題:
1.分析原因: 基於事實、掌握狀況
2.採取因應策略: 緊急處置、根本處置、防止復發
分析就是將混沌的現實區分成有意義的群集後, 闡明其相互關係.
6W3H架構: What, Where , When, Who, Why, Whom, How, How much, How many
因果關係成立的三要件:
1.視為原因的因素(X)與結果(Y)之間有關連性
2.視為原因的因素(X)發生在結果(Y)之前
3.沒有其他干擾因素
防杜潛在型問題的兩大課題:
1.防患未然的預防策略
2.發生不良狀態時的因應策略
防杜潛在型問題的兩種解決途徑:
1.由下而上法: 從狀況和現象, 思考可能發生的不良狀態
2.由上而下法: 先假設會發生某種不良狀態, 再思考可能的個別誘因
由下而上法的四個步驟:
1.從現狀中確定必須注意的特定因素
2.假設不希望發生的不良狀態
3.擬訂預防策略, 排除可能的誘因
4.預先擬妥發生不良狀態時的因應策略
由上而下法:
1.假設不希望發生的不良狀態
2.確定引發不良狀態的誘因
3.擬訂預防策略, 排除可能的誘因
4.預先擬妥發生不良狀態時的因應策略
風險分析: 就是找出可能會破壞現狀的潛在不良狀態的誘因.
分析作業的本質, 就是篩選出問題的構成因素, 並仔細分析果素之間的關係.
追求理想型問題最重要的課題是定位理想.
行動計劃四要素:
1.設定實現理想的期限
2.列出必要條件
3.學習技術或知識
4.制訂實施計劃
解決問題的原點在於: 發現問題的存在.
SCQA分析(Situation-Complication-Question-Answer Analysis):
1.預先確認當事者的具體形象
2.描述當事者過去的經驗、山前穩定的狀態和心中的理想, 以及未來的目標
3.假設一個正在顛覆目前穩定狀態的事件
4.用自問自答的形式來假設各種課題
5.思考出Q的解答, 也就是A
評價基準:
1.必須項目: 絕不讓步
2.優先項目: 有最好、沒有也無妨
解決問題的步驟:
1.剔除超出容許範圍的解決策略
2.思考環境腳本各狀況的發生機率
3.考慮風險和報酬, 再選擇行動
邏輯思考三要素:
1.主張之後提出論述
2.檢視主張和論述有沒有正確地連結
3.鍥而不捨、反覆檢證假設
分析的基本概念: 將事物拆解, 思考各個組成成分之間的相互關係. 拆解分類必須不重複、不遺漏
最能明顯表現分析本質的思考方法是MECE.
MECE(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 兼具相互排他性(Mutually Exclusive)與集合網羅性(Collectively Exhaustive), 也就是拆解後的各個組成成分不重複、不遺漏的狀態
MECE的三種架構:
1.將分析對象區分成符合MECE的項目, 有助於當事者理解分析對象的結構
2.用流程的概念掌握MECE的項目, 有助於當事者理解分析的過程
3.使用由縱軸和橫軸所建構的矩陣來整理事物
問題發生時, 若失去平常心, 經常會犯下三種錯誤:
1.否定狀況
2.在錯誤的時機追究責任
3.對狀況產生非現實性的評價
2017年9月1日 星期五
Oracle EBS: Vendor帳號變更密碼後無法登入之處理方式(iSupplier Portal)
Vendor帳號變更密碼後無法登入之處理方式(iSupplier Portal)
狀況:
1.廠商改密碼後無法登入, 出現Error Page
2.在User資料中, Last Updated By是GUEST
原因: 應是密碼變更程序未正常完成
處理方式:
1.user帳號填入停用日期, 存檔
2.清除停用日期, 存檔
完成.
狀況:
1.廠商改密碼後無法登入, 出現Error Page
2.在User資料中, Last Updated By是GUEST
原因: 應是密碼變更程序未正常完成
處理方式:
1.user帳號填入停用日期, 存檔
2.清除停用日期, 存檔
完成.
2017年8月21日 星期一
Oracle EBS: Autoinvoice執行過久問題(kksfbc child completion event)
狀況:
1.Autoinvoice執行數小時未結束
2.wait event: kksfbc child completion
3.current SQL在update ra_interface_lines_all
針對kksfbc child completion event, SA找到的建議作法是直接kill process; 因有update ra_interface_lines_all, SA認為舊資料應purge.
但以找到的多篇文章來看, 程式因kksfbc child completion event而跑不完, 實際上是DB bug, 要上patch.
分析 update ra_interface_lines_all的SQL, execution plan有用到index, 無full table scan, 實測的執行速度也很快. 況且若是資料筆數問題, 就會是每次都執行很久, 不會不定時偶發.
經比對DB版本, Oracle建議apply patch 8575528並調整特定參數 (Doc ID 1354066.1).
因顧慮上patch後有其他狀況, 目前只治標, 若程式執行過久、且有kksfbc child completion event時, 就直接kill process.
此議題暫告一段落.
Ref:
Session or Job Spins on 'kksfbc child completion' Wait (Doc ID 1354066.1)
1.Autoinvoice執行數小時未結束
2.wait event: kksfbc child completion
3.current SQL在update ra_interface_lines_all
針對kksfbc child completion event, SA找到的建議作法是直接kill process; 因有update ra_interface_lines_all, SA認為舊資料應purge.
但以找到的多篇文章來看, 程式因kksfbc child completion event而跑不完, 實際上是DB bug, 要上patch.
分析 update ra_interface_lines_all的SQL, execution plan有用到index, 無full table scan, 實測的執行速度也很快. 況且若是資料筆數問題, 就會是每次都執行很久, 不會不定時偶發.
經比對DB版本, Oracle建議apply patch 8575528並調整特定參數 (Doc ID 1354066.1).
因顧慮上patch後有其他狀況, 目前只治標, 若程式執行過久、且有kksfbc child completion event時, 就直接kill process.
此議題暫告一段落.
Ref:
Session or Job Spins on 'kksfbc child completion' Wait (Doc ID 1354066.1)
2017年8月11日 星期五
Oracle: 在64位元Windows 7環境下安裝D2K 6i Runtime
1. 安裝Forms runtime, 指定路徑至C:\D2K6I, 選Oracle Forms Developer
2. 只安裝Runtime, 所以選Custom
3. 選取Forms Runtime項目, 並點擊[Install]
4. 安裝Reports runtime
程序與安裝Forms runtime相同, 但選項改為[Oracle Reports Developer]
5. 安裝D2K 6i patch 13, 只針對Forms Runtime及Reports Runtime
6. 更改registry, 把NLS_LANG設定為AMERICAN_AMERICA.ZHT16BIG5
7. 複製NN60.DLL及NNB60.DLL至C:\D2K6I\BIN, 原有檔案可分別更名為NN60_orig.DLL及NNB60_orig.DLL以作辨識
Reference:
http://oracleforms.blogspot.tw/2008/04/oracle-forms-6i-en-windows-de-64-bits.html
2. 只安裝Runtime, 所以選Custom
3. 選取Forms Runtime項目, 並點擊[Install]
4. 安裝Reports runtime
程序與安裝Forms runtime相同, 但選項改為[Oracle Reports Developer]
5. 安裝D2K 6i patch 13, 只針對Forms Runtime及Reports Runtime
6. 更改registry, 把NLS_LANG設定為AMERICAN_AMERICA.ZHT16BIG5
7. 複製NN60.DLL及NNB60.DLL至C:\D2K6I\BIN, 原有檔案可分別更名為NN60_orig.DLL及NNB60_orig.DLL以作辨識
Reference:
http://oracleforms.blogspot.tw/2008/04/oracle-forms-6i-en-windows-de-64-bits.html
2017年7月21日 星期五
Oracle EBS: 啟用web頁面上的About This Page
在System Administrator權限中更改Profile Options.
Personalize Self-Service Defn = YES
FND: Personalization Region Link Enabled = YES
Disable Self-Service Personal = NO (Only at Site)
FND: Diagnostics = Yes
Personalize Self-Service Defn = YES
FND: Personalization Region Link Enabled = YES
Disable Self-Service Personal = NO (Only at Site)
FND: Diagnostics = Yes
2017年7月16日 星期日
書摘: 投資最重要的3個問題
重要的問題只有3個:
1.我所相信但其實是錯的事情?
2.別人難以測定的問題, 我如何測量?
3.我的腦袋幹嘛要誤導我?
想要成功投資的一個撇步是: 三分之二靠不犯錯, 三分之一靠做對的事.
人們生氣時, 他們其實是在害怕而且無法控制他們的恐懼.
投資人總是在熊巿快要結束時最為害怕, 而那是風險開始減少, 上漲潛力無窮之時. 投資人的觀感是很不正確的.
避免流行的4個步驟:
1.如果你認識的大多數人對股價波動或某個事件的看法都跟你一樣, 不要以為這證明你是對的, 這是在警告你是錯的. 智者是寂寞的, 而且還得忍受別人把你當成瘋子.
2.如果你在媒體不只一回看到或聽到某個投資觀點或重大事件, 那一定沒用. 等到好些個評論員都寫過之後, 新聞早已變成舊聞了.
3.越是古老的說法, 越沒有力氣. 舉例來說, 通膨恐懼感或許在1994年動搖了股巿, 可是在1995年初這種看法將不了了之.
4.過去5年的熱門類股在未來5年不會再熱門, 反之亦然
真正影響股巿的是我們不知道,不害怕,未曾讀過,未曾談論的.倒不是說這些事情無法看出端倪, 通常可以的. 可是大多時候, 人們對於真正的巿場驅動力量是盲目、無知的.
人們努力去避免痛苦, 更甚於努力去獲利, 這種情況稱為虧損迴避, 有時稱為近視性虧損迴避(myopic loss aversion), 意指類似近視, 對於短期波動反應過度.
投資人和巿場並非受到貪婪和恐懼的策動, 而是人類想要累積驕傲和逃避悔恨的意念, 呈現出來的便是貪婪和恐懼的策動.
驕傲是一種與熟能生巧的成功有關的心理程序... 悔恨是一種否認失敗責任的心理程序.
投資人總是過度自信, 自以為懂得很多, 或者有時高估自己的能力.
後見之明偏誤(hindsight bias)是我們想要跟隨足跡的結果之一, 是指我們往往誇大我們預測的準確度, 刻意忘掉先前的錯誤.
順序偏好(order preference)是我們喜歡預測及收藏之本能的展現.
後見之明偏誤讓我們假設先前的模式會持續下去, 表現良好的股票會續漲, 下跌的股票會續跌. 牛皮股呢? 不動就是不動.
累積悔恨和逃避驕傲有很多好處. 首先,你可以從錯誤中學習. 第二, 第不會變得過度自信, 反而變得謙虛, 更能看清巿場.
停下來問:
為什麼我要買或賣這支股票、這個類股或基金?
為什麼我覺得這是一個好主意?
我知道什麼別人不知道的事情嗎?
這裏有什麼是我相信但卻錯誤的事嗎?
我可以測量什麼?
我的腦袋是不是在唬弄我?
在股票裏, 短期波動無關長期報酬.
絕對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任何類型的股票具有永久的優勢.
道瓊工業平均指數(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就是道地的架構不良指數.
道指由30檔大型股組成, 佔總巿值16兆美元的美股還不及四分之一(根本無法代表美股).
架構良好的指數是巿值加權(marked capitalization-weighted), 意思是巿值大的公司佔指數的比重愈大.
我們的腦袋會堅持可以肯定我們先前的偏誤與"常識"的例證, 而忽視反駁的例證.
投資黃金勝過把錢藏在床墊下, 可是比不上股票甚至債券.
通膨是所有新製造的商品與服務的平均價格, 不論你有沒有購買... 它是所有製造的商品與服務的平均價格, 就此而言, 它只反映購買一般物品的貨幣價值的變動.
股價只受供給和需求改變的影響.
供給和需求都跟人們的渴望有關.渴望是情緒性的. 需求說明渴望的消費者如何以不同價位購買商品.
有三種驅力影響投資人的需求--經濟、政治和投資人信心.
五個迷思:
1.美元跌個不停
2.預算赤字將導致美元貶值
3.經常帳赤字將導致美元貶值
4.匯率是由貿易收支、外交政策和國際人氣度等決定
5.弱勢美元不利於股票
當不同國家間的收益率曲線利差使得人們渴望擁有該貨幣時, 貨幣需求增加, 匯率也隨之上升.
重要的是參與股巿, 而不是預期股巿後勢.
回顧歷史,從來没有一個泡沫在破滅之前就被廣泛指稱為泡沫. 在破滅之前, 泡沫都被視為一種新典範(new paradigm), 一個新時代, 迥異於以往, 所以不適用於舊法則, 高報酬、低風險, 因為現在不一樣了.
擬定策略時的四個法則:
1.挑選一個合適的標竿
2.分析標竿的組成, 設定預期的風險和報酬
3.加入不相關或負相關的股票, 以減少預期報酬的風險
4.永遠要記得你可能出錯, 不要偏離前面三項法則
挑選合適標竿的決定因素:
1.投資期
2.現金流量
3.報酬預期
4.個人怪癖
1.我所相信但其實是錯的事情?
2.別人難以測定的問題, 我如何測量?
3.我的腦袋幹嘛要誤導我?
想要成功投資的一個撇步是: 三分之二靠不犯錯, 三分之一靠做對的事.
人們生氣時, 他們其實是在害怕而且無法控制他們的恐懼.
投資人總是在熊巿快要結束時最為害怕, 而那是風險開始減少, 上漲潛力無窮之時. 投資人的觀感是很不正確的.
避免流行的4個步驟:
1.如果你認識的大多數人對股價波動或某個事件的看法都跟你一樣, 不要以為這證明你是對的, 這是在警告你是錯的. 智者是寂寞的, 而且還得忍受別人把你當成瘋子.
2.如果你在媒體不只一回看到或聽到某個投資觀點或重大事件, 那一定沒用. 等到好些個評論員都寫過之後, 新聞早已變成舊聞了.
3.越是古老的說法, 越沒有力氣. 舉例來說, 通膨恐懼感或許在1994年動搖了股巿, 可是在1995年初這種看法將不了了之.
4.過去5年的熱門類股在未來5年不會再熱門, 反之亦然
真正影響股巿的是我們不知道,不害怕,未曾讀過,未曾談論的.倒不是說這些事情無法看出端倪, 通常可以的. 可是大多時候, 人們對於真正的巿場驅動力量是盲目、無知的.
人們努力去避免痛苦, 更甚於努力去獲利, 這種情況稱為虧損迴避, 有時稱為近視性虧損迴避(myopic loss aversion), 意指類似近視, 對於短期波動反應過度.
投資人和巿場並非受到貪婪和恐懼的策動, 而是人類想要累積驕傲和逃避悔恨的意念, 呈現出來的便是貪婪和恐懼的策動.
驕傲是一種與熟能生巧的成功有關的心理程序... 悔恨是一種否認失敗責任的心理程序.
投資人總是過度自信, 自以為懂得很多, 或者有時高估自己的能力.
後見之明偏誤(hindsight bias)是我們想要跟隨足跡的結果之一, 是指我們往往誇大我們預測的準確度, 刻意忘掉先前的錯誤.
順序偏好(order preference)是我們喜歡預測及收藏之本能的展現.
累積悔恨和逃避驕傲有很多好處. 首先,你可以從錯誤中學習. 第二, 第不會變得過度自信, 反而變得謙虛, 更能看清巿場.
停下來問:
為什麼我要買或賣這支股票、這個類股或基金?
為什麼我覺得這是一個好主意?
我知道什麼別人不知道的事情嗎?
這裏有什麼是我相信但卻錯誤的事嗎?
我可以測量什麼?
我的腦袋是不是在唬弄我?
在股票裏, 短期波動無關長期報酬.
絕對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任何類型的股票具有永久的優勢.
道瓊工業平均指數(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就是道地的架構不良指數.
道指由30檔大型股組成, 佔總巿值16兆美元的美股還不及四分之一(根本無法代表美股).
架構良好的指數是巿值加權(marked capitalization-weighted), 意思是巿值大的公司佔指數的比重愈大.
我們的腦袋會堅持可以肯定我們先前的偏誤與"常識"的例證, 而忽視反駁的例證.
投資黃金勝過把錢藏在床墊下, 可是比不上股票甚至債券.
通膨是所有新製造的商品與服務的平均價格, 不論你有沒有購買... 它是所有製造的商品與服務的平均價格, 就此而言, 它只反映購買一般物品的貨幣價值的變動.
股價只受供給和需求改變的影響.
供給和需求都跟人們的渴望有關.渴望是情緒性的. 需求說明渴望的消費者如何以不同價位購買商品.
有三種驅力影響投資人的需求--經濟、政治和投資人信心.
五個迷思:
1.美元跌個不停
2.預算赤字將導致美元貶值
3.經常帳赤字將導致美元貶值
4.匯率是由貿易收支、外交政策和國際人氣度等決定
5.弱勢美元不利於股票
當不同國家間的收益率曲線利差使得人們渴望擁有該貨幣時, 貨幣需求增加, 匯率也隨之上升.
重要的是參與股巿, 而不是預期股巿後勢.
回顧歷史,從來没有一個泡沫在破滅之前就被廣泛指稱為泡沫. 在破滅之前, 泡沫都被視為一種新典範(new paradigm), 一個新時代, 迥異於以往, 所以不適用於舊法則, 高報酬、低風險, 因為現在不一樣了.
擬定策略時的四個法則:
1.挑選一個合適的標竿
2.分析標竿的組成, 設定預期的風險和報酬
3.加入不相關或負相關的股票, 以減少預期報酬的風險
4.永遠要記得你可能出錯, 不要偏離前面三項法則
挑選合適標竿的決定因素:
1.投資期
2.現金流量
3.報酬預期
4.個人怪癖
2017年7月10日 星期一
Oracle EBS: 料號存在, 但在DB table卻select不到
狀況:
1.在mail上來回討論的料號, 直接在DB table select時, 卻沒有資料
2.直接改為其他料號, 或以like的方式依前幾碼為條件, 也是同樣狀況.
3.料號是直接從Gmail的內容copy來
原因:
1.從Gmail上copy時, 前面有多帶了一個不可見字元, ASCII code為0B
2.查到的對應資訊為Vertical Tab, 怪字元, 從來沒注意過
3.在更改where條件時, 沒有清除到不可見字元
處理方式: 把字串前的不可見字元清掉, 就正常了
1.在mail上來回討論的料號, 直接在DB table select時, 卻沒有資料
2.直接改為其他料號, 或以like的方式依前幾碼為條件, 也是同樣狀況.
3.料號是直接從Gmail的內容copy來
原因:
1.從Gmail上copy時, 前面有多帶了一個不可見字元, ASCII code為0B
2.查到的對應資訊為Vertical Tab, 怪字元, 從來沒注意過
3.在更改where條件時, 沒有清除到不可見字元
處理方式: 把字串前的不可見字元清掉, 就正常了
2017年6月30日 星期五
Oracle EBS: Program exited with status 1
Report在執行時Error, 訊息為:
Concurrent Manager encountered an error while running Oracle*Report for your concurrent request xxxxxxx.
Review your concurrent request log and/or report output file for more detailed information.
Log的訊息為:
REP-0300: ORACLE error occurred.
REP-0069: Internal error
REP-57054: In-process job terminated:Terminated with error:
REP-300: ORACLE error occurred.
.....
Program exited with status 1
.....
Post-processing of request xxxxxxx failed at 30-JUN-2017 16:25:17 with the error message:
One or more post-processing actions failed. Consult the OPP service log for details.
查看OPP log中的資訊:
java.io.FileNotFoundException
.....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errno:2))
應是輸出檔沒有正常產生, 看不出是什麼問題, 而且只有特定user不定時發生.
查看所下的參數, 的確也有不同. 以report中SQL直接執行, 經過一段時間, 出現rollback segment too small的error. 依此推論, 可能是這造成Program exited with status 1.
調過SQL後, 執行狀況正常, 再繼續觀察.
--
補充, 若report中的formula有error, 也可能出現此錯誤訊息.
Concurrent Manager encountered an error while running Oracle*Report for your concurrent request xxxxxxx.
Review your concurrent request log and/or report output file for more detailed information.
Log的訊息為:
REP-0300: ORACLE error occurred.
REP-0069: Internal error
REP-57054: In-process job terminated:Terminated with error:
REP-300: ORACLE error occurred.
.....
Program exited with status 1
.....
Post-processing of request xxxxxxx failed at 30-JUN-2017 16:25:17 with the error message:
One or more post-processing actions failed. Consult the OPP service log for details.
查看OPP log中的資訊:
java.io.FileNotFoundException
.....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errno:2))
應是輸出檔沒有正常產生, 看不出是什麼問題, 而且只有特定user不定時發生.
查看所下的參數, 的確也有不同. 以report中SQL直接執行, 經過一段時間, 出現rollback segment too small的error. 依此推論, 可能是這造成Program exited with status 1.
調過SQL後, 執行狀況正常, 再繼續觀察.
--
補充, 若report中的formula有error, 也可能出現此錯誤訊息.
2017年6月25日 星期日
批次列印word檔
以下是 batch 程式(僅一行即可):
for %%x in (*.doc;*.txt) do "C:\Program Files\Microsoft Office\Office12\WINWORD.EXE" "%%x" /q /n /mFilePrintDefault /mFileExit
註1:其中 "C:\Program Files\Microsoft Office\Office12\WINWORD.EXE" 為 Word 應用程式之完整路徑名稱,需依實際情形修改
註2:將此batch置於欲列印的文件檔案資料夾中執行
註3:若要在命令提示字元中直接執行以上指令,則要用 %x 取代 %%x
for %%x in (*.doc;*.txt) do "C:\Program Files\Microsoft Office\Office12\WINWORD.EXE" "%%x" /q /n /mFilePrintDefault /mFileExit
註1:其中 "C:\Program Files\Microsoft Office\Office12\WINWORD.EXE" 為 Word 應用程式之完整路徑名稱,需依實際情形修改
註2:將此batch置於欲列印的文件檔案資料夾中執行
註3:若要在命令提示字元中直接執行以上指令,則要用 %x 取代 %%x
2017年6月24日 星期六
轉載: 收藏者悖論:收藏了大量文章卻又不看?你可能上癮了
真是一語中的, 常為了收集而收集, 實際上沒用到...
想要擺脫這種矛盾, 就要 ① 及時處理 ② 定期清理 ③ 學會取捨.
http://www.techbang.com/posts/51505
想要擺脫這種矛盾, 就要 ① 及時處理 ② 定期清理 ③ 學會取捨.
http://www.techbang.com/posts/51505
2017年6月12日 星期一
2017年6月11日 星期日
ERP系統之內部控制與稽核
導致ERP專案成功或失敗之因素:
1.客製化(customization)
2.使用外部顧問(use of external consultants)
3.ERP供應商關係管理(suppli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4.變革管理(change management)
5.是否衡量企業衝擊指標(business measures)
6.專案分割(project division)
7.專案領導(project leadership)
8.專案焦點(project focus)
9.專案變革促進者(project champion)
10.專案時程(project schedule)
11.使用者訓練(user training)
12.管理報告需求(management reporting needs)
13.技術挑戰(technological challenges)
ERP系統之風險因素:
1.組織配適度(organizational fit)
2.技能組合(skill set)
3.管理策略(management strategy)
4.軟體設計(software design)
5.使用者參與和訓練(user involvement and training)
6.技術規劃/整合(technology planning/integration)
導入ERP系統所引入之額外風險:
1.不當的使用科技
2.沒有控制科技的能力
3.沒有能力將使用者需求轉換诙技術需求
4.不合理的處理作業(illogical processing)
5.無法快速反應
6.一連串的錯誤(cascading of errors)
7.重複發生的錯誤
8.不正確的資料輸入
9.資料集中化
10.無法進行實證處理(substantiate processing)
11.職責集中化
12.其他風險
與ERP導入有關之風險:
1.專案管理
2.企業流程及功能
3.應用系統安全及技術架構
4.資料的轉換及介面程式
ERP系統之稽核架構:
1.企業流程
2.應用系統架構
3.資訊基礎技術架構
4.資料品質
5.資料轉換
6.程式介面
COSO提出內部控制結構包含5要素:
1.控制環境(control environment): 用以規範企業之紀律及內部控制之架構
2.管理階層的風險評估(management's risk assessment): 需有辨認風險並分析其影響程度及可能性之機制
3.控制作業(control activities): 確保營運作業之執行能達成既定目標
4.資訊及溝通(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對有關資訊以適時有效之方式予以辨識、蒐集並傳遞予相關人士, 使其有效履行其責任
5.監督(monitoring): 需有自行檢查內部控制品質之機制
電腦系統之管控:
1.職責分工(segregation of duties)
2.一般控制(general controls)
3.應用控制(application controls)
4.使用者控制(user controls)
ERP內部控制與稽核之程序:
1.界定ERP專案範圍
2.辨認企業控制目標
3.評估風險
4.控制設計
5.執行與監督各項控制
內部控制至少應包括對下列交易循環之控制作業:
1.銷貨及收款循環
2.採購及付款循環
3.生產循環
4.薪工循環
5.融資循環
6.固定資產循環
7.投資循環
8.研發循環
1.客製化(customization)
2.使用外部顧問(use of external consultants)
3.ERP供應商關係管理(suppli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4.變革管理(change management)
5.是否衡量企業衝擊指標(business measures)
6.專案分割(project division)
7.專案領導(project leadership)
8.專案焦點(project focus)
9.專案變革促進者(project champion)
10.專案時程(project schedule)
11.使用者訓練(user training)
12.管理報告需求(management reporting needs)
13.技術挑戰(technological challenges)
ERP系統之風險因素:
1.組織配適度(organizational fit)
2.技能組合(skill set)
3.管理策略(management strategy)
4.軟體設計(software design)
5.使用者參與和訓練(user involvement and training)
6.技術規劃/整合(technology planning/integration)
導入ERP系統所引入之額外風險:
1.不當的使用科技
2.沒有控制科技的能力
3.沒有能力將使用者需求轉換诙技術需求
4.不合理的處理作業(illogical processing)
5.無法快速反應
6.一連串的錯誤(cascading of errors)
7.重複發生的錯誤
8.不正確的資料輸入
9.資料集中化
10.無法進行實證處理(substantiate processing)
11.職責集中化
12.其他風險
與ERP導入有關之風險:
1.專案管理
2.企業流程及功能
3.應用系統安全及技術架構
4.資料的轉換及介面程式
ERP系統之稽核架構:
1.企業流程
2.應用系統架構
3.資訊基礎技術架構
4.資料品質
5.資料轉換
6.程式介面
COSO提出內部控制結構包含5要素:
1.控制環境(control environment): 用以規範企業之紀律及內部控制之架構
2.管理階層的風險評估(management's risk assessment): 需有辨認風險並分析其影響程度及可能性之機制
3.控制作業(control activities): 確保營運作業之執行能達成既定目標
4.資訊及溝通(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對有關資訊以適時有效之方式予以辨識、蒐集並傳遞予相關人士, 使其有效履行其責任
5.監督(monitoring): 需有自行檢查內部控制品質之機制
電腦系統之管控:
1.職責分工(segregation of duties)
2.一般控制(general controls)
3.應用控制(application controls)
4.使用者控制(user controls)
ERP內部控制與稽核之程序:
1.界定ERP專案範圍
2.辨認企業控制目標
3.評估風險
4.控制設計
5.執行與監督各項控制
內部控制至少應包括對下列交易循環之控制作業:
1.銷貨及收款循環
2.採購及付款循環
3.生產循環
4.薪工循環
5.融資循環
6.固定資產循環
7.投資循環
8.研發循環
2017年6月8日 星期四
Oracle EBS: Concurrent program的輸出檔目錄
/ap01/inst/apps/PROD_oracle12/logs/appl/conc/out
依系統設定可能不同.
DEV:
/u01/DEV/inst/apps/DEV_rx76v22/logs/appl/conc/out
依系統設定可能不同.
DEV:
/u01/DEV/inst/apps/DEV_rx76v22/logs/appl/conc/out
2017年6月4日 星期日
內部控制與稽核概論
專案失敗的類別:
1.資源: 人員不足
2.需求: 規格不充足
3.目標: 陳述不適當
4.技術: 未使用有效的軟體開發方法
5.接觸使用者: 未能和系統使用者溝通
6.組織: 拙劣的組織結構
7.科技: 軟硬體不符需求規格
8.專案規模: 專案太大
9.人員管理: 人員缺乏努力或有敵對態度
10.方法: 未執行必要作業
11.規劃與控制: 工作指派不明確, 專案管理不適當
12.人員個性: 人員衝突
內部控制組成:
1.會計控制: 保護資產安全, 提高會計資訊之可靠性及完整性
2.管理控制: 增進經營效率, 促使遵行管理政策, 達成預期目標
3.作業控制
內部控制功用:
1.降低錯誤及舞弊之可能性
2.減少違法事件之發生
3.減低企業失敗之機率
4.提高企業之競爭力
內部控制之目的:
1.確保公司的政策及規定被確實遵行
2.避免資產之浪費、失竊與使用上之無效率
3.確保會計與營業資料的正確性
4.評估各部門之績效, 作為獎懲之依據
內部控制之範疇: 涵蓋整個公司的一切作業
內部控制之良莠為會計師決定查核程序與抽查範圍的依據.
內部控制至少應包括下列八大交易循環之控制作業:
1.銷貨及收款
2.採購及付款循環
3.生產循環
4.薪工循環
5.融資循環
6.固定資產循環
7.投資循環
8.研發循環
內部控制制度設計之原則:
1.依各項業務實際需要規劃作業流程, 採分段作業
2.各項作業應視其性質分出不同單位或職掌分別處理
3.應與內部稽核作業配合
COSO(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 美國杜德威委員會贊助單位所組成之研究小組
COSO指出: 內部控制是一種過程(process), 受到董事會、管理階層及其他人員的影響, 用以合理保證達成下列目的:
1.營運活動之效果及效率
2.財務報導之可靠性
3.遵循相關之法令
COSO對內部控制定義所包含之基本觀念:
1.內部控制是一種過程
2.內部控制的有效運作, 受人的影響
3.內部控制所能期望的只是合理的保障
4.內部控制設計之目的在於達成組織目標
COSO report(1992)提出內部控制結構包含5要素:
1.控制環境(control environment): 用以規範企業之紀律及內部控制之架構
2.管理階層的風險評估(management's risk assessment): 需有辨認風險並分析其影響程度及可能性之機制
3.控制作業(control activities): 確保營運作業之執行能達成既定目標
4.資訊及溝通(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對有關資訊以適時有效之方式予以辨識、蒐集並傳遞予相關人士, 使其有效履行其責任
5.監督(monitoring): 需有自行檢查內部控制品質之機制
COBIT(Control Objectives for Information and Related Technology): 由國際電腦稽核協會(Information System Audit and Control Association, ISACA)完成之資訊系統稽核與控制標準
COBIT訂定在資訊環境下, 內部控制的三個要素為:
1.企業需求(business requirements)
2.資訊技術資(IT resources)
3.資訊技術流程(IT process)
企業需求之三大目標:
1.品質需求(quality requirements)
2.信用需求(fiduciary requirements)
3.安全需求(security requirements)
為達成企業需求目標, 資訊技術品質應達到7項準則:
1.效能性(effectiveness)
2.效率性(efficiency)
3.機密性(confidentiality)
4.完整性(integrity)
5.可用性(availability)
6.遵行性(compliance)
7.可靠性(reliability of information)
COBIT定義資訊資源有5項:
1.資料(data)
2.應用系統(application system)
3.科技(technology)
4.設施(facilities)
5.人員(people)
COBIT資訊技術控管架構:
1.規劃與組織(planning & organization)
2.取得及建置(acquisition & implementation)
3.交付及支援(delivery & support)
4.監督(monitoring)
內部稽核之目的: 防弊、興利、風險管理、公司治理
內部稽核的範圍:
1.檢查財務及營運資訊的可靠性與忠實性
2.檢查現有制度
3.檢查保障資產之方法
4.評估資源之使用是否經濟有效
5.檢查營運或專案計畫
內部稽核可簡單分為兩類:
1.財務稽核
2.非財務稽核
內部稽核運作方式:
1.自行檢查作業
2.例行性內部稽核
3.不定期內部稽核
4.專案內部稽核
確保內部稽核功能有效發揮之必備條件:
1.超然獨立
2.專業技能
3.人際關係及溝通
4.管理階層之重視與支持
內部稽核與外部稽核之主要差異:外部稽核人員主要對財務報表使用者負責, 內部稽核人員則對組織內部之管理階層負責
電腦系統之管控:
1.職責分工(segregation of duties)
2.一般控制(general controls)
3.應用控制(application controls)
4.使用者控制(user controls)
一般控制:
1.邏輯性安全(logical security)
2.實體性安全(physical security)
3.變動管理(change management)
4.配置管理(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5.作業及問題管理(operations and problem management)
6.帳務處理(accounting)
7.緊急應變計畫(contingency planning)
應用控制:
1.擷取控制(access controls)
2.資料驗證(validation checks)
3.資料輸入點應予以列管
4.被系統拒絕之資料的後續處理及記錄
等18項
1.資源: 人員不足
2.需求: 規格不充足
3.目標: 陳述不適當
4.技術: 未使用有效的軟體開發方法
5.接觸使用者: 未能和系統使用者溝通
6.組織: 拙劣的組織結構
7.科技: 軟硬體不符需求規格
8.專案規模: 專案太大
9.人員管理: 人員缺乏努力或有敵對態度
10.方法: 未執行必要作業
11.規劃與控制: 工作指派不明確, 專案管理不適當
12.人員個性: 人員衝突
內部控制組成:
1.會計控制: 保護資產安全, 提高會計資訊之可靠性及完整性
2.管理控制: 增進經營效率, 促使遵行管理政策, 達成預期目標
3.作業控制
內部控制功用:
1.降低錯誤及舞弊之可能性
2.減少違法事件之發生
3.減低企業失敗之機率
4.提高企業之競爭力
內部控制之目的:
1.確保公司的政策及規定被確實遵行
2.避免資產之浪費、失竊與使用上之無效率
3.確保會計與營業資料的正確性
4.評估各部門之績效, 作為獎懲之依據
內部控制之範疇: 涵蓋整個公司的一切作業
內部控制之良莠為會計師決定查核程序與抽查範圍的依據.
內部控制至少應包括下列八大交易循環之控制作業:
1.銷貨及收款
2.採購及付款循環
3.生產循環
4.薪工循環
5.融資循環
6.固定資產循環
7.投資循環
8.研發循環
內部控制制度設計之原則:
1.依各項業務實際需要規劃作業流程, 採分段作業
2.各項作業應視其性質分出不同單位或職掌分別處理
3.應與內部稽核作業配合
COSO(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 美國杜德威委員會贊助單位所組成之研究小組
COSO指出: 內部控制是一種過程(process), 受到董事會、管理階層及其他人員的影響, 用以合理保證達成下列目的:
1.營運活動之效果及效率
2.財務報導之可靠性
3.遵循相關之法令
COSO對內部控制定義所包含之基本觀念:
1.內部控制是一種過程
2.內部控制的有效運作, 受人的影響
3.內部控制所能期望的只是合理的保障
4.內部控制設計之目的在於達成組織目標
COSO report(1992)提出內部控制結構包含5要素:
1.控制環境(control environment): 用以規範企業之紀律及內部控制之架構
2.管理階層的風險評估(management's risk assessment): 需有辨認風險並分析其影響程度及可能性之機制
3.控制作業(control activities): 確保營運作業之執行能達成既定目標
4.資訊及溝通(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對有關資訊以適時有效之方式予以辨識、蒐集並傳遞予相關人士, 使其有效履行其責任
5.監督(monitoring): 需有自行檢查內部控制品質之機制
COBIT(Control Objectives for Information and Related Technology): 由國際電腦稽核協會(Information System Audit and Control Association, ISACA)完成之資訊系統稽核與控制標準
COBIT訂定在資訊環境下, 內部控制的三個要素為:
1.企業需求(business requirements)
2.資訊技術資(IT resources)
3.資訊技術流程(IT process)
企業需求之三大目標:
1.品質需求(quality requirements)
2.信用需求(fiduciary requirements)
3.安全需求(security requirements)
為達成企業需求目標, 資訊技術品質應達到7項準則:
1.效能性(effectiveness)
2.效率性(efficiency)
3.機密性(confidentiality)
4.完整性(integrity)
5.可用性(availability)
6.遵行性(compliance)
7.可靠性(reliability of information)
COBIT定義資訊資源有5項:
1.資料(data)
2.應用系統(application system)
3.科技(technology)
4.設施(facilities)
5.人員(people)
COBIT資訊技術控管架構:
1.規劃與組織(planning & organization)
2.取得及建置(acquisition & implementation)
3.交付及支援(delivery & support)
4.監督(monitoring)
內部稽核之目的: 防弊、興利、風險管理、公司治理
內部稽核的範圍:
1.檢查財務及營運資訊的可靠性與忠實性
2.檢查現有制度
3.檢查保障資產之方法
4.評估資源之使用是否經濟有效
5.檢查營運或專案計畫
內部稽核可簡單分為兩類:
1.財務稽核
2.非財務稽核
內部稽核運作方式:
1.自行檢查作業
2.例行性內部稽核
3.不定期內部稽核
4.專案內部稽核
確保內部稽核功能有效發揮之必備條件:
1.超然獨立
2.專業技能
3.人際關係及溝通
4.管理階層之重視與支持
內部稽核與外部稽核之主要差異:外部稽核人員主要對財務報表使用者負責, 內部稽核人員則對組織內部之管理階層負責
電腦系統之管控:
1.職責分工(segregation of duties)
2.一般控制(general controls)
3.應用控制(application controls)
4.使用者控制(user controls)
一般控制:
1.邏輯性安全(logical security)
2.實體性安全(physical security)
3.變動管理(change management)
4.配置管理(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5.作業及問題管理(operations and problem management)
6.帳務處理(accounting)
7.緊急應變計畫(contingency planning)
應用控制:
1.擷取控制(access controls)
2.資料驗證(validation checks)
3.資料輸入點應予以列管
4.被系統拒絕之資料的後續處理及記錄
等18項
2017年5月31日 星期三
Oracle EBS: 補入PO receiving相關accounting資料
狀況: 收貨時, PO receiving未產生對應的accounting資料
原因: 有時單筆發生, 原因不明(似乎也與tablespace有關); 另一次有數十筆同時發生, 則是因為tablespace滿了
補入方式: 使用RCV_AccEvents_PVT.Create_ReceiveEvents, 如以下PL/SQL
補充說明:
1.需設定單一OU context, 若未設定, 會出現NO_DATA_FOUND error (-20)
(ORA-01403: no data found)
2.若設定多OU context, 則會出現單一SQL擷取到多筆資料的error (-35)
(ORA-01422: exact fetch returns more than required number of rows)
3.此API具危險性, 不會檢查資料是否已存在, 執行前要多確認
declare
RCV_AccEvents_PVT.Create_ReceiveEvents(p_api_version => 1.0,
end;
原因: 有時單筆發生, 原因不明(似乎也與tablespace有關); 另一次有數十筆同時發生, 則是因為tablespace滿了
補入方式: 使用RCV_AccEvents_PVT.Create_ReceiveEvents, 如以下PL/SQL
補充說明:
1.需設定單一OU context, 若未設定, 會出現NO_DATA_FOUND error (-20)
(ORA-01403: no data found)
2.若設定多OU context, 則會出現單一SQL擷取到多筆資料的error (-35)
(ORA-01422: exact fetch returns more than required number of rows)
3.此API具危險性, 不會檢查資料是否已存在, 執行前要多確認
declare
l_return_status varchar2(20);
l_msg_count number;
l_msg_data varchar2(2000);
v_transaction_id number := 0; --61956720 ;
begin
RCV_AccEvents_PVT.Create_ReceiveEvents(p_api_version => 1.0,
p_commit => FND_API.G_TRUE,
x_return_status => l_return_status,
x_msg_count => l_msg_count,
x_msg_data => l_msg_data,
p_rcv_transaction_id => v_transaction_id);
dbms_output.put_line(l_return_status);
IF l_msg_count >= 1 THEN
FOR i IN 1 .. l_msg_count LOOP
DBMS_OUTPUT.put_line
(i || '. ' || SUBSTR(fnd_msg_pub.get (p_encoded => fnd_api.g_false),1,255));
END LOOP;
END IF;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