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30日 星期二

管理決策資訊

成本加成訂價法:
1.歸納法: 以單位一品之全部製造成本為成本基數, 又稱為全部成本訂價法, 是將銷管成本隱匿於加成之內
2.邊際貢獻法: 以產品之變動成本(變動製造成本與變動銷管費用)為成本基數, 又稱為變動成本訂價法, 是將固定成本隱匿於加成之內
3.成本加成資料之應用:
  a.加成百分比需能回收隱匿之成本, 並提供所需之利潤
  b.可採下列方式建立: 同業標準化, 或自行建立
  c.切合實際之因應措施: 產品售價應視巿場競爭情況而上下調整、毛利率不一定與過去相同、不能對全部一品採用相同加成百分比

訂價策略:
1.汲油性訂價法(skimming): 先訂高價, 成熟期再降價
2.滲透性訂價法(penetration): 先訂低價, 以獲得長期較佳之巿場地位

短期特殊訂單之訂價, 以邊際貢獻法訂價較佳, 尤其在有閒置產能時. 例如: 歸納法製造成本20, 邊際貢獻法製造成本16, 客戶詢價19.

變動訂價模式: 以單位變動成本為最低價格, 加上固定成本與希望利潤, 即為目標售價(最高價格), 需再考量閒置產能、需求突減、競爭激烈.

其他訂價法:
1.工料訂價法(time and materials pricing): 由人工與材料之成本和, 再加某個百分比
2.目標成本法(target costing): 在接受巿場價格與滿足管理當局的銷售量、利潤目標之情況下, 可求得應有的目標成本
3.改善成本法(kaizen costing): 類似於目標成本法, 設定高於預估之營業利潤的目標, 兩者的差額即為企業需努力達到之改善值

移轉計價: 企業內部各利潤中心間發生產品或勞務移轉時之價格, 可根據成本、巿價、或議定

移轉計價方法:
1.根據成本: 實際成本/標準成本, 全部成本/變動成本
    最低移轉價格 = 銷售部門之單位變動成本 + 放棄對外銷售時所損失之單位邊際貢獻
                             = 單位支付成本 + 整個公司每單位之機會成本
2.根據巿價: 以巿價作為銷售(供應)部門的收入及購買(耗用)部門之成本, 但可考慮減去銷售費用、運費、徵信調查等費用
3.依據議定價格: 經由雙方磋商決定
4.雙軌制: 准許銷售與購買部門各以不同價格記錄產口或勞務之移轉, 但在編製對外財務報表時, 消除內部交易會較麻煩
5.內部移轉之會計記錄:
  a.移轉價格小於成本: 應將固定成本分攤於期末存貨
  b.移轉價格大於成本: 超過部分在編製合併財務報表時, (採巿價或議定巿價為移轉基礎)需自存貨及損益帳戶中減除

與決策相關之成本概念:
1.攸關成本與無關成本: 攸關成本是指隨決策之選擇而改變之成本, 需具備兩條件: 預期將來發生的成本(expected future cost), 在各種替代方案(alternatives)下金額不相同的成本. 不具以上兩條件者, 則為無關成本
2.機會成本: 選某一方案時, 選擇另一方案之機會即會喪失, 其及所帶來之利益即為機會成本
3.沉没成本: 未來情況下無法收回之歷史成本, 此項成本因過去的決策所發生, 且不因未來而改變, 如廠房設備的投資. 因非事後的決策所能改變, 故為無關成本
4.付現成本:  指未來需要以現金支付的成本, 屬攸關成本. 購買材料及設備之支出屬付現成本, 折舊費用屬非付現成本
5.可免成本與不可免成本: 可免成本指當某成本標的(部門或產品)被取消時, 即因而消失的成本. 不可免成本則需重新分攤於其他成本標的
6.差異成本(增量成本): 指在兩種不同水準之下, 其總成本之差, 或指兩方案成本之差異

決策範例一, 自製或外購及閒置產能:
1.非數量考量因素: 自製能穩定供應來源及品質, 但可能破壞與供應商關係
2.數量考量因素: 關置產能及攸關成本

決策範例二, 產品應否放棄: 以邊際貢獻式損益表放棄某產品似乎可減少虧損, 但因有不可免成本存在, 可能虧更多

決策範例三, 某一特殊訂單應否接受: 計算原則為新增業務所增加之營收, 是否大於所增加的成本

資本支出決策:
1.通常指較大金額的投資, 牽涉時間較長, 決策錯誤對企業影響極深
2.要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 並著重現金流量及現金流入流出的時間

資本支出決策方法:
1.近似報酬率法
2.還本期間法: 衡量多少年才能將本收回
3.內部報酬率法
4.淨現值法(NPV)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